没有便感可通过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比沙可啶肠溶片等药物促进排泄。排便困难可能由饮食纤维不足、水分摄入过少、肠道菌群失衡、肠动力减弱、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引起。
功能主治:慢性便秘。肝性脑病(PSE):用于治疗和预防肝昏迷或昏迷前状态。
用法用量:每日剂量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节,下述剂量供参考:1.便秘或临床需要保持软便的情况:成人起始剂量每日30ml,维持剂量每日10-25ml;年龄7-14岁儿童起始剂量,维持剂量每日15ml每日10-15ml;年龄1-6岁儿童起始剂量,维持剂量每日5-10ml每日5-10ml;婴儿起始剂量每日5ml,维持剂量每日5ml。治疗几天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减剂量。本品宜在早餐时一次服用。根据乳果糖的作用机制,一至两天可取得临床效果。如两天后仍未有明显效果,可考虑加量。2.肝昏迷及昏迷前期:起始剂量:30-50毫升,一日三次。维持剂量:应调至每日最多2-3次软便,大便pH5.0-5.5。
1、乳果糖口服溶液:
乳果糖是一种渗透性泻药,通过增加肠道水分软化粪便。该药物不被肠道吸收,适合老年人及孕妇使用。常见不良反应为腹胀,通常与剂量过大有关。肠梗阻患者禁用,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2、聚乙二醇4000散:
聚乙二醇通过氢键固定水分增加粪便体积,改善肠道传输功能。该药物不影响电解质平衡,适合长期便秘患者。服用时需配合足量饮水,可能出现短暂腹痛。炎症性肠病急性期禁用。
3、比沙可啶肠溶片:
比沙可啶属于刺激性泻药,直接作用于肠神经丛增强蠕动。建议短期使用,长期可能产生依赖性。服药后6-12小时起效,常见腹绞痛副作用。急腹症患者禁止使用,哺乳期妇女慎用。
4、饮食纤维不足:
每日膳食纤维摄入低于25克会导致粪便体积不足。建议增加燕麦、火龙果、奇亚籽等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需配合每日1500毫升以上饮水才能发挥通便效果。突然增加纤维摄入可能引起腹胀。
5、肠道菌群失衡: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高脂饮食会破坏肠道微生态。表现为排便费力、粪便干硬,可能伴随腹胀。可通过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补充益生菌。严重菌群失调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微生态制剂。
改善排便困难需建立规律如厕习惯,晨起后饮用温水刺激胃结肠反射。每日进行30分钟快走或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避免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若调整生活方式两周无效,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应及时消化科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老年人便秘需特别注意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