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犯困可能由睡眠不足、作息紊乱、营养缺乏、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
1、睡眠不足:
成年人每日需要7-9小时睡眠,长期睡眠时间不足会导致睡眠负债积累。夜间睡眠被剥夺时,人体无法完成完整的睡眠周期,特别是影响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白天表现为持续嗜睡、注意力下降,可能伴随频繁打哈欠、眼睑沉重感。改善需调整作息时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必要时可进行睡眠限制疗法。
2、作息紊乱:
生物钟失调常见于轮班工作者或跨时区旅行人群。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异常,影响睡眠-觉醒周期调节。表现为白天难以保持清醒,夜间却异常清醒。长期可能诱发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建议固定起床时间,早晨接受阳光照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褪黑素调节。
3、营养缺乏:
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不足会影响能量代谢。缺铁会减少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B族维生素缺乏会影响三羧酸循环运行。常见于挑食、节食人群,伴随乏力、面色苍白。可通过增加红肉、深绿色蔬菜、全谷物摄入改善,严重者需补充铁剂或复合维生素。
4、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类型,可能与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有关。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大脑供氧不足引发嗜睡。通常伴随头晕、心悸、指甲脆裂。需完善血常规、铁代谢检查,治疗包括口服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铁剂,同时排查潜在出血病因。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常见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典型表现包括怕冷、体重增加、反应迟钝,血清TSH升高、FT4降低。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未控制的甲减可能引发粘液性水肿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保持规律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但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限制晚餐碳水化合物摄入。日间短暂小憩不超过30分钟可缓解困意,避免长时间午睡影响夜间睡眠。工作环境保持明亮光线,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若调整生活方式后嗜睡持续存在,或伴随体重骤变、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排查病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