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通过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等方式治疗,通常与高度近视、眼外伤、玻璃体液化、视网膜变性、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
巩膜扣带术通过硅胶带或海绵加压巩膜,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手术需在眼球表面定位裂孔位置,术中可能联合冷冻或激光封闭裂孔。该方式适用于周边部视网膜裂孔,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硅胶带移位。
玻璃体切割术通过切除液化玻璃体并注入气体或硅油,从内部顶压视网膜。手术需联合眼内激光封闭裂孔,适用于巨大裂孔或黄斑区脱离。术后需保持特定体位使气泡顶压视网膜,硅油通常需二次手术取出。
高度近视患者眼球轴长增加导致视网膜变薄,可能与周边部格子样变性有关。通常表现为飞蚊症突然加重伴闪光感,需定期散瞳检查眼底。避免跳水、拳击等剧烈运动可降低网脱风险。
眼球钝挫伤可能引发锯齿缘离断或玻璃体牵引,通常表现为视野缺损伴视力骤降。从事高风险职业者建议佩戴防护眼镜,伤后需立即排查视网膜裂孔。
玻璃体液化随年龄增长加剧,可能引发玻璃体后脱离牵拉视网膜。55岁以上人群突发视野 curtain 样遮挡需警惕,控制血压血糖可延缓玻璃体变性。
术后需保持半卧位促进气体顶压,避免高空飞行及俯卧动作。饮食增加深色蔬菜补充叶黄素,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严格遵医嘱滴用抗生素眼药水,术后1周、1月、3月需复查眼底OCT。视网膜复位后仍需每年散瞳检查,高度近视者建议每半年筛查周边视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