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可通过利妥昔单抗治疗,具体用药剂量需根据个体病情调整。膜性肾病通常由自身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感染、药物毒性、环境暴露等原因引起。
功能主治: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15-20毫升,一日3-4次。12岁以下小儿:1~3岁,体重10~...
利妥昔单抗通过靶向CD20抗原清除B淋巴细胞,抑制自身抗体产生。标准方案为每周静脉输注1次,每次375mg/m²,连续4周;或分两次输注每次1000mg,间隔2周。临床需监测CD19细胞计数评估疗效。
对于体重60kg以下患者可能减少至500mg/次,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输注速度。儿童用药需按体表面积计算,通常不超过成人剂量。治疗6个月后未缓解者可考虑第二疗程。
严重病例可联用环磷酰胺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使用利妥昔单抗前需完成乙肝筛查、疫苗接种治疗前4周完成肺炎球菌疫苗。治疗期间禁用活疫苗。
80%患者蛋白尿在3-6个月内减少,完全缓解率约30%。24小时尿蛋白定量>8g者可能需要延长疗程。复发患者可尝试奥法妥木单抗或贝利尤单抗替代治疗。
输注反应多发生于首次给药,表现为寒战、发热。远期风险包括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治疗期间每月监测免疫球蛋白G水平,低于5g/L需补充静脉丙种球蛋白。
患者治疗期间需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g以内,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动物蛋白。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定期检测24小时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肾功能,居家监测血压和水肿情况。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