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阻塞可通过热敷按摩、抗生素滴眼液、泪道探通术、泪道置管术、泪囊鼻腔吻合术等方式治疗。泪道阻塞通常由先天性发育异常、眼部炎症、外伤、鼻部疾病、泪道结石等原因引起。
功能主治:1.防止低钠综合征。由于氯化钠的摄入量不能补偿排出量,如出汗过多、严重吐泻、大量放腹水、大面积烧伤、使用强效利尿剂以及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所引起的低钠血症,可用生理盐水或适当补给高渗氯化钠溶液。高湿作业时可服用含食盐饮料。
2.防止脱水或休克,可用生理盐水。
3.用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阿狄森病),治疗过程中补充氯化钠,每天约10g。
4.生理盐水外用,可用于洗眼、洗鼻及洗伤口等。
用法用量:遵医嘱用。
早期轻度泪道阻塞可通过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配合内眦部按摩帮助疏通泪道。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于患眼10分钟,食指指腹从内眼角沿鼻梁向下做环形按摩,每日3次。该方法适用于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及成人早期功能性阻塞。
合并细菌感染时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等控制炎症。泪道阻塞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眼部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等症状。药物治疗需配合泪道冲洗提高疗效。
泪道探通术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单纯性阻塞。使用泪道探针扩张狭窄部位,术后需连续冲洗1周。该方法对膜性阻塞有效率可达90%,但存在假道形成风险。探通失败者需考虑泪道置管术,将硅胶管留置3-6个月维持通道通畅。
慢性泪囊炎或复杂阻塞需行泪囊鼻腔吻合术。通过骨孔将泪囊与鼻黏膜吻合重建引流通道,手术成功率约85%。泪道阻塞可能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鼻部疾病有关,通常表现为溢泪加重、按压泪囊区有脓液反流等症状。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需治疗原发病。泪道结石需手术取出,外伤性瘢痕需松解粘连。长期沙眼患者需持续使用四环素眼膏,过敏性鼻炎患者需控制鼻腔过敏反应。特殊类型阻塞如泪小管炎需行显微镜下成形术。
日常注意眼部清洁避免揉眼,外出佩戴防护镜减少风尘刺激。饮食多摄入维生素A丰富的胡萝卜、菠菜,适度进行眼球转动训练促进泪液循环。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反复发作需及时就诊,婴幼儿阻塞观察至6个月未愈应干预。术后定期冲洗泪道防止再粘连,避免游泳及潜水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