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牙是否需要拔除需结合牙齿位置、症状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评估。埋伏牙可能由颌骨空间不足、乳牙滞留、遗传因素等引起,通常表现为邻牙移位、牙根吸收、囊肿形成等症状。处理方式包括定期观察、正畸牵引、手术拔除等。
1、颌骨空间不足:牙槽骨发育不良可能导致恒牙无法正常萌出,形成埋伏牙。若无症状且不影响邻牙,可暂不处理;若伴随囊肿或压迫神经,需手术拔除。手术方式包括开窗助萌术、翻瓣去骨术。
2、乳牙滞留:乳牙未按时脱落可能阻碍恒牙萌出。需拍摄X光片评估恒牙位置,滞留乳牙应及时拔除。埋伏恒牙可通过正畸牵引辅助萌出,常用橡皮链、托槽等装置施加牵引力。
3、邻牙损害:埋伏牙长期压迫可能导致邻牙牙根吸收或移位。出现牙髓炎、根尖周炎时需根管治疗;严重吸收者需拔除患牙并行种植修复。药物干预包括布洛芬、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控制感染。
4、囊肿风险:埋伏牙周围可能形成含牙囊肿或角化囊肿。CBCT检查可明确病变范围,较小囊肿行刮治术,较大病变需颌骨切除术。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5、正畸需求:正畸治疗前需评估埋伏牙对咬合的影响。上颌尖牙埋伏常见,可通过外科暴露联合正畸牵引排入牙列。牵引过程需每月调整力量,避免牙根粘连。
埋伏牙患者应避免咀嚼过硬食物,定期口腔检查。正畸治疗期间需加强牙周护理,使用冲牙器及含氟漱口水。术后恢复期建议流质饮食,补充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需及时复诊排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