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材料主要包括自体骨移植材料、异体骨移植材料、人工合成骨替代材料、钛网及钛板材料、生物陶瓷材料五种类型。
1、自体骨移植:髂骨、腓骨、肋骨等自体骨组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能力,移植后不易产生排异反应。手术需从患者自身取骨,可能造成二次创伤,但长期稳定性最佳。
2、异体骨移植:经过特殊处理的同种异体骨可避免供区损伤,但存在免疫排斥风险。冻干骨、脱钙骨基质等材料需配合生长因子使用,适用于中小范围缺损修复。
3、人工合成骨替代: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材料具有可控孔隙结构,能促进新骨长入。这类材料可预先塑形,但机械强度较低,多用于非负重区缺损填充。
4、钛网及钛板:个性化三维打印钛网能精准匹配缺损形态,提供机械支撑。配合松质骨或骨水泥使用,适用于大面积复合缺损,但存在应力遮挡效应。
5、生物陶瓷材料:氧化锆、生物活性玻璃等材料兼具美学效果与生物活性。表面改性技术可增强骨整合能力,适用于前牙区缺损修复,但加工成本较高。
上颌骨重建需根据缺损范围、部位及功能需求选择材料组合方案。术后应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硬物咀嚼,定期进行影像学评估。营养补充需注重钙质与维生素D摄入,适度进行面部肌肉训练促进功能恢复。吸烟患者必须戒烟以降低材料失败风险,修复后每半年需进行专业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