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胎动次数为3-5次,12小时胎动总数应≥30次。胎动是胎儿健康的重要指标,过多或过少均需警惕。
1、胎动规律:孕28周后胎动逐渐规律,多集中在餐后、夜间或孕妇休息时。胎儿睡眠周期约20-40分钟,期间可能无胎动。建议每日固定时间计数,如早中晚各1小时,取平均值评估。
2、计数方法:采用左侧卧位,记录连续肢体或躯干运动为1次胎动。踢打、翻滚等明显动作均计入。电子胎心监护可辅助记录,但不宜替代孕妇自我监测。胎动异常时需立即复查。
3、影响因素:孕妇血糖水平影响胎动频率,低血糖时胎动减少。适当进食水果、坚果可刺激胎动。母体体位改变、声音刺激也可能增加胎动次数,但持续性躁动需排除缺氧。
4、异常信号:每小时胎动<3次或较平日减少50%为异常。可能与胎盘功能减退、脐带绕颈有关,伴随胎心率异常或羊水过少时需急诊处理。胎动突然剧烈后消失提示急性缺氧可能。
5、处理原则:发现胎动异常应立即侧卧、吸氧,2小时内无改善需就医。医院可能进行胎心监护、B超或生物物理评分。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孕妇需加强监测频率。
孕期需保持每日胎动记录,结合血压、血糖监测。建议摄入富含DHA的深海鱼、核桃,避免长时间仰卧位。适度散步、孕妇瑜伽可改善胎盘血流,但出现腹痛或阴道流血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