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是痛风慢性期的典型表现,通常出现在关节周围或皮下组织,质地坚硬如石子,表面皮肤可能发红或透亮。若关节处反复出现凸起结节且伴随尿酸水平持续升高,需高度警惕痛风石可能。
1、外观与触感特征:
痛风石多呈黄白色结节状,直径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触诊时有砂砾感或坚硬感。常见于耳廓、手指、足趾、肘关节等部位,初期可能无痛,但随着体积增大会导致关节变形。皮肤覆盖处可能出现薄纸样改变,破溃后可见白色粉笔末样物质排出。
2、伴随症状关联:
痛风石往往与长期高尿酸血症相关,患者通常有急性痛风发作史,表现为突发性关节红肿热痛。若结节生长在曾经急性发作的关节周围,且血尿酸值长期超过420μmol/L,则痛风石概率显著增加。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肾功能异常或尿路结石病史。
3、医学鉴别诊断:
需通过双能CT或超声检查确认尿酸钠结晶沉积,这是确诊金标准。临床需与类风湿结节、钙化性肌腱炎等疾病区分。穿刺活检发现针状尿酸钠结晶或偏振光显微镜下显示负性双折光现象可明确诊断。
日常需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浓肉汤等,每日饮水量建议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适度进行低冲击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关节损伤。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若发现关节周围异常增生应及时至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药物干预可有效抑制痛风石进展。已形成的较大痛风石可能需要手术清除以改善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