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和牙龈炎是两种常见的牙周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牙龈炎仅累及牙龈组织,表现为红肿出血;牙周炎则已侵犯牙槽骨和牙周韧带,伴随牙齿松动和牙槽骨吸收。
1、病变范围:牙龈炎病变局限于牙龈边缘,炎症未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炎已造成牙周袋形成,细菌毒素侵蚀牙槽骨,导致支持结构破坏。治疗需通过龈下刮治清除菌斑,配合甲硝唑、多西环素等药物控制感染。
2、症状表现:牙龈炎以牙龈出血、颜色鲜红为主要特征,触碰易出血但无疼痛。牙周炎除出血外,可见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咀嚼时出现牙齿位移。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可缓解炎症,严重者需进行翻瓣手术或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3、可逆程度:牙龈炎属于可逆性病变,通过规范刷牙和牙线使用可完全恢复。牙周炎造成的骨吸收不可逆,治疗目标转为控制进展。日常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治疗。
4、全身影响:牙龈炎一般不影响全身健康。牙周炎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存在双向关联,炎症因子可能加重系统性疾病。建议糖尿病患者每3个月接受一次牙周检查,吸烟者需优先戒烟。
5、诊断标准:牙龈炎通过探诊出血即可确诊,探诊深度不超过3mm。牙周炎需结合X线检查,可见牙槽骨水平型或垂直型吸收,临床附着丧失≥4mm。早期干预可选用米诺环素局部缓释剂,晚期病例需考虑植骨手术。
预防牙周疾病需坚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配合牙线清理邻面菌斑。增加猕猴桃、西兰花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摄入,避免碳酸饮料刺激牙龈。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治,出现牙龈出血持续一周以上应及时就诊牙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