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早期可能表现为持续性体重下降和异常出血两种典型症状。癌症的预警信号主要有体重不明原因减轻、非外伤性出血、长期疲劳、顽固性疼痛、淋巴结肿大。
1、体重下降:
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的10%需警惕恶性肿瘤消耗。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胰腺癌会直接影响营养吸收,肺癌等消耗性疾病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导致代谢亢进。建议记录每月体重变化,排除糖尿病、甲亢等代谢性疾病后,需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和影像学检查。
2、异常出血:
非外伤性出血是黏膜浸润性肿瘤的特征表现。咳血可能提示肺癌,血尿常见于膀胱癌,绝经后阴道出血需排查子宫内膜癌。出血机制包括肿瘤侵蚀血管、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持续性出血超过两周应完成内镜或病理检查。
3、慢性疲劳:
肿瘤相关疲劳区别于普通疲倦,具有晨起即乏、休息不缓解的特点。造血系统肿瘤如白血病会导致贫血性疲劳,实体瘤通过分泌炎症因子引起持续倦怠。伴随盗汗、低热时需完善血常规和PET-CT检查。
4、顽固疼痛:
固定部位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可能提示骨转移或神经浸润。肝癌的右上腹钝痛、胰腺癌的腰带样疼痛具有定位价值。夜间痛醒、止痛药无效时需考虑恶性肿瘤,通过骨扫描或增强CT明确病因。
5、淋巴结肿大:
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淋巴瘤和转移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与胃癌转移相关,腋窝淋巴结硬结可能为乳腺癌转移。直径超过2厘米、质地坚硬、融合成团的淋巴结需活检确诊。
保持均衡饮食对癌症预防具有积极作用,每日摄入300克以上深色蔬菜,其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可激活肝脏解毒酶。规律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每周150分钟快走或游泳能提升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戒烟限酒可降低肺癌和肝癌风险,同时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和胃肠镜检查。出现异常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时,应及时至肿瘤专科完善肿瘤标志物、影像学及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