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和排卵日可通过月经周期推算、基础体温监测、宫颈黏液观察、排卵试纸检测、超声监测等方式区分。
排卵期指卵泡发育至排卵的时间段,通常为月经周期第10-16天;排卵日是卵子排出的具体日期,多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月经周期规律者可通过日历法估算,例如28天周期者排卵日约在第14天,排卵期涵盖第12-16天。
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因孕激素升高而上升0.3-0.5℃,持续至下次月经。排卵日多发生于体温最低点次日,排卵期则为体温上升前5-7天。需连续测量口腔体温3个月以上,避免熬夜、饮酒等干扰因素。
排卵期雌激素促使宫颈黏液变稀薄透明,拉丝度达8-10厘米;排卵日黏液量最多、弹性最佳。非排卵期黏液黏稠量少,此方法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排卵试纸通过检测尿液中黄体生成素峰值预测排卵,强阳性后24-36小时为排卵日,强阳前后3天为排卵期。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检测,避免晨尿浓度过高影响结果。
阴道超声能直观观察卵泡发育,直径18-25mm为成熟卵泡,消失提示排卵完成。排卵期可见多个卵泡生长,排卵日特定卵泡突然消失伴盆腔积液,需专业医生操作。
日常可记录月经周期、体温及分泌物变化,配合跳绳、快走等运动促进卵泡排出;饮食增加豆制品、坚果等植物雌激素摄入,避免生冷刺激食物。若周期紊乱或备孕超过1年未孕,建议妇科就诊评估卵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