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红斑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局部护理、光疗等方式治疗。多形红斑通常由感染、药物过敏、自身免疫反应、物理刺激、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抗组胺药物可缓解瘙痒和红斑症状。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反应,适用于轻中度病例,需持续用药至皮损消退。
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用于中重度病例,能快速抑制炎症反应。口服或注射给药需严格遵医嘱,长期使用需监测血糖、血压等副作用。
环孢素、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复发性病例,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减少复发。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肝肾功能,疗程通常持续3-6个月。
糜烂创面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干燥皮损涂抹凡士林保湿。冷敷可缓解灼热感,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等刺激。
窄谱UVB照射每周2-3次可改善顽固性皮损,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应答减少复发。治疗需防护眼睛,累积照射次数不超过30次。
日常需避免已知过敏原如磺胺类药物、坚果等诱发因素,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免疫力,饮食增加维生素C、锌含量高的猕猴桃、牡蛎等食物。皮损广泛或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时需及时皮肤科就诊,严重病例可能需血浆置换或生物制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