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的风险预测可通过评估妊娠期高血压、蛋白尿、多胎妊娠、既往病史、肥胖等因素实现,通常与胎盘功能异常、血管内皮损伤、免疫调节失衡、遗传易感性、炎症反应激活等机制相关。
定期测量血压和尿蛋白是基础筛查手段。妊娠20周后血压≥140/90mmHg或尿蛋白≥0.3g/24小时需警惕,动态监测可发现60%早期病例。联合子宫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阻力指数升高,预测准确率提升至75%。
初产妇、年龄≥40岁、BMI>30kg/m²属于经典高危群体。既往子痫病史者复发风险达25%,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孕妇发病率升高8倍。慢性高血压或糖尿病孕妇需孕前接受血管功能评估。
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比值<38具有89%阴性预测值。妊娠11-13周检测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0.4MoM时,风险增加3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升高早于临床症状4-6周。
STOX1、FLT1、ACVR2A基因多态性携带者发病风险提升2-5倍。母系家族史阳性者发病率达35%,父系遗传贡献率约15%。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发现7个易感位点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阿司匹林每日75mg可使高风险孕妇发病率降低62%。钙剂补充1500mg/天对低钙饮食人群预防效果显著。维生素D缺乏者补充800IU/天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联合Omega-3脂肪酸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建议高风险孕妇每周进行血压日记记录,采用DASH饮食模式控制钠盐摄入,每日散步30分钟改善微循环。孕16周前开始补充镁剂200mg/天可稳定神经肌肉兴奋性,石榴汁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胎盘氧化还原平衡。出现视物模糊、右上腹痛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