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止血、填塞止血、药物止血、烧灼止血等方式治疗。流鼻血通常由鼻腔干燥、外力损伤、高血压、鼻腔炎症、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向鼻中隔方向持续按压10-15分钟。身体保持前倾姿势,避免血液倒流刺激咽喉。压迫过程中避免频繁松手查看,以免影响止血效果。若出血量较大,可配合口腔呼吸减少鼻腔气流冲击。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鼻梁及前额部位,促使血管收缩减缓出血。冷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避免皮肤冻伤。冷敷期间可配合压迫法,双重作用提升止血效率。注意冰袋需用纱布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将消毒棉球或医用明胶海绵浸湿生理盐水后,轻柔填入出血侧鼻腔。填塞物保留30分钟至1小时,取出时动作缓慢防止二次出血。严重出血可使用凡士林纱条填塞,但需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填塞期间注意口腔保湿。
局部使用凝血酶粉、云南白药或去甲肾上腺素棉片敷贴出血点。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必要时服用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降压药。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补充维生素K或输注凝血因子。避免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喷鼻。
反复出血者需采用硝酸银烧灼或电凝术封闭出血血管,需耳鼻喉科医生操作。术后48小时内避免擤鼻或剧烈运动。严重鼻中隔偏曲者可能需鼻中隔矫正术,血管瘤患者建议行血管栓塞治疗。
止血后24小时内避免热水浴、剧烈运动及辛辣食物,保持室内湿度50%-60%。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维生素K的菠菜、西兰花,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腔。反复出血超过30分钟或伴随头晕、心悸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