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拒食哭闹等症状,可通过抗真菌治疗和日常护理改善。
1、白色伪膜:
口腔颊黏膜、舌面或上颚出现乳白色凝乳状斑块,用力擦拭后基底面发红,可能伴随轻微出血。斑块不易刮除,与奶渍残留的区别在于后者温水擦拭后可溶解。
2、进食异常:
因口腔疼痛出现吮吸频率下降、喂奶时突然中断哭闹。部分婴儿表现为频繁吐舌、流涎量增加,长期可能影响体重增长曲线。
3、局部红肿:
病灶周围黏膜充血呈环状红斑,严重时扩散至口角形成皲裂。检查可见伪膜边缘有0.5-2mm的炎症反应带,触碰时婴儿出现躲避反射。
4、继发感染:
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可能伴随细菌性口炎,表现为伪膜颜色变黄、口腔异味。体温可能轻度升高至37.8℃左右,但通常不超过38℃。
5、睡眠紊乱:
夜间频繁觉醒、睡眠周期缩短至30-40分钟。与肠绞痛的区别在于哭闹多发生在口腔接触奶嘴或手指时,清醒状态下安静时间较长。
护理期间建议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哺乳前后用温水擦拭母亲乳头。可适量增加维生素B族摄入,避免过度使用安抚奶嘴。每日观察伪膜消退情况,若72小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需儿科就诊。保持喂养器具煮沸消毒,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减少黏膜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