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和月经的主要区别在于妊娠状态、出血特点及伴随症状。流产指妊娠终止伴随胚胎组织排出,而月经是未受孕时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两者差异主要体现在妊娠相关症状、出血量及持续时间、组织排出物特征、激素水平变化和后续身体反应五个方面。
1、妊娠状态:
流产必然发生在确认妊娠后,血HCG检测呈阳性,可能伴有早孕反应如乳房胀痛、恶心等。月经则出现在未受孕周期,血HCG阴性,无妊娠相关体征。部分早期流产可能被误认为月经延迟,但妊娠试验可明确区分。
2、出血特征:
流产出血通常突然且量多,可能持续1-3周,含较大血块或灰白色胚胎组织。月经出血呈渐进性,持续3-7天,出血量20-80ml为正常范围,子宫内膜碎片较细小。完全流产时出血量可能接近月经,但不完全流产常出现持续淋漓出血。
3、组织排出物:
流产排出的妊娠组织可见绒毛结构,孕6周以上可能辨识胚胎组织,组织浸泡水中呈现绒毛漂浮特征羊毛状边缘。月经脱落物为暗红色内膜碎片,无特殊结构,组织学检查无绒毛膜细胞。
4、疼痛程度:
流产疼痛多为下腹持续性绞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强度超过痛经,常伴随肛门坠胀感。月经疼痛原发性痛经通常集中在经期前2天,呈阵发性,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多可缓解。
5、后续影响:
流产后可能出现HCG水平缓慢下降、持续阴道出血或感染症状如发热、异味分泌物。月经结束后激素水平迅速恢复,无特殊后遗症状。反复流产需排查染色体异常、子宫畸形等病因,而月经异常多与内分泌失调相关。
建议观察出血模式变化,流产后应休息2周避免重体力劳动,补充铁剂和蛋白质促进恢复,1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月经期保持卫生巾2-3小时更换,痛经者可热敷下腹。无论疑似流产或异常月经,持续出血超过7天、剧烈腹痛或发热均需及时妇科就诊,超声检查可明确宫腔情况。记录月经周期及出血特征有助于医生判断,避免自行服用活血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