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针对不同病因,治疗药物也有所差异。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如盐酸苯海拉明、抗胆碱能药如东莨菪碱、以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前庭神经炎或梅尼埃病引起的眩晕,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减轻炎症反应。伴有恶心呕吐时,可配合止吐药甲氧氯普胺缓解症状。对于贫血导致的眩晕,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纠正病因。
部分眩晕与耳石症相关,可通过手法复位治疗,药物仅作为辅助。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现激素波动性眩晕,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激素制剂。高血压或低血压引发的眩晕需调整降压药或升压药物剂量。
药物选择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眩晕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听力下降、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脑血管病变等严重疾病。日常注意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预防眩晕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