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长期服用哪些药物会导致牙龈增生

2025-05-31

794次浏览

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牙龈增生的药物主要有苯妥英钠、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三类。牙龈增生与药物干扰牙龈成纤维细胞代谢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质地变韧、覆盖牙冠等,严重时可影响咀嚼功能。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1、抗癫痫药物:

苯妥英钠是引发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典型代表,约50%使用者会出现该副作用。该药物通过刺激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同时抑制胶原酶活性导致结缔组织堆积。增生多始于前牙区乳头,逐渐向颊侧蔓延,可能伴随牙龈出血或牙齿移位。建议用药期间加强口腔清洁,每3-6个月进行牙周专业维护。

2、降压药物:

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导致20%患者出现牙龈增生。这类药物通过改变钙离子通道影响牙龈组织细胞外基质代谢,增生组织常呈分叶状且质地坚韧。高血压患者若出现相关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换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替代药物。

3、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作为器官移植后常用抗排异药,其牙龈增生发生率高达30%-50%。该药物通过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促进胶原合成,同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增生多呈广泛性,可能覆盖牙冠2/3以上,常需联合牙周手术治疗。

4、激素类药物: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间接导致牙龈炎症性增生。这类情况多伴随牙龈易出血、色泽暗红等慢性炎症表现,与药物性增生病理机制不同,需通过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炎症。

5、避孕药物:

含孕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可能加重原有牙龈炎症,但直接导致增生的情况较少见。激素水平波动会改变牙龈微血管通透性,使菌斑刺激反应增强。建议用药期间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辅助控制菌斑。

药物性牙龈增生的预防需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用药前应进行牙周基线检查,治疗现有口腔疾病;用药期间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每餐后使用冲牙器;增加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改善牙龈微循环,建议每日食用猕猴桃、鲜枣等水果;定期牙周维护可早期发现增生迹象,轻度病例通过专业洁治和局部用药多能控制,中重度增生需考虑牙龈成形术。出现牙龈持续肿大时应及时就诊,由医生评估是否调整用药方案。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