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疼痛可通过局部护理、调整内衣、药物治疗、排查感染、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乳头疼痛通常由摩擦刺激、激素波动、乳腺炎、湿疹、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
1、局部护理:
减少对乳头的物理刺激,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洗。哺乳期女性可在喂奶后涂抹羊毛脂软膏保护乳头皮肤。冷敷可缓解急性期胀痛,每次10-15分钟,每日不超过3次。
2、调整内衣:
选择无钢圈、纯棉材质的透气文胸,避免蕾丝等粗糙面料摩擦。运动时穿戴专业运动内衣减少晃动。夜间睡眠时可暂时解除内衣束缚,促进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
真菌感染可使用克霉唑乳膏,细菌性炎症可外敷莫匹罗星软膏。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能缓解非感染性疼痛。激素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哺乳期禁用含雌激素药膏。
4、排查感染:
乳腺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需抗生素治疗。乳头皲裂可能继发白色念珠菌感染,出现白色伪膜。反复发作的乳晕湿疹需排除接触性过敏原,常见于金属纽扣或洗涤剂残留。
3、就医检查:
持续性单侧疼痛需超声排除导管内乳头状瘤。非哺乳期出现血性溢液要警惕佩吉特病。绝经后女性突发乳头凹陷伴皮肤橘皮样变,需排查乳腺癌可能。
日常应保持乳头清洁干燥,哺乳前后用温水擦拭。经期前减少咖啡因摄入可缓解周期性乳痛。建议每月月经结束后3-5天进行乳房自检,触摸是否有硬块或异常分泌物。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至35岁开始筛查。疼痛持续两周不缓解或伴随皮肤改变、肿块、发热时,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