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疽性脓皮病不会传染。该疾病属于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异常相关,不具备病原体传播途径。
一、疾病特征与发病机制:
坏疽性脓皮病临床表现为疼痛性溃疡伴紫红色边缘,常见于下肢。病理学显示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血管炎改变,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有关。目前认为遗传易感性、创伤刺激及免疫调节失衡是主要诱因,约50%患者合并炎症性肠病或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需与感染性溃疡、血管炎等疾病鉴别。治疗采用阶梯方案: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控制浅表病变;中重度患者需口服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硫唑嘌呤;顽固性溃疡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创面护理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避免继发感染。
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创面愈合,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改善循环,避免患肢剧烈活动。日常需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等基础指标。若出现新发溃疡或原有皮损扩大,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建议每3个月进行免疫相关指标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