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与慢性盆腔炎可通过症状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区分。急性盆腔炎通常由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慢性盆腔炎多与急性期未彻底治愈或反复感染相关。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急性盆腔炎起病急骤,症状持续通常不超过30天,表现为下腹剧痛、高热、阴道分泌物脓性增多。慢性盆腔炎病程超过3个月,疼痛呈持续性或间歇性钝痛,体温多正常或低热。
急性期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及附件区压痛显著,可能伴有反跳痛。慢性期盆腔组织增厚,子宫活动度降低,附件区可触及条索状增粗,压痛程度较轻。
急性盆腔炎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1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10mg/L。慢性期炎症指标多正常或轻度异常,分泌物培养可能检出厌氧菌等条件致病菌。
超声检查急性期可见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回声浑浊,严重者出现输卵管卵巢脓肿。慢性期显示输卵管积水、盆腔粘连,子宫直肠陷凹存在纤维化病灶。
急性盆腔炎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盆腔脓肿、败血症等急症。慢性盆腔炎易导致不孕症、异位妊娠及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需长期管理。
日常护理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盆浴及性生活,穿着透气棉质内裤。饮食建议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西兰花。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或瑜伽猫牛式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并尽早就医,抗生素治疗可选择头孢曲松、多西环素、甲硝唑三联方案,慢性期可考虑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或输卵管整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