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型脚气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趾间浸渍发白、表皮脱落糜烂、瘙痒灼痛、渗出液增多、继发感染等。
常见于第三至第五趾间,皮肤因长期潮湿呈现乳白色肿胀,角质层软化后形成皱褶状脱皮。该阶段可能伴随酸臭味,需保持局部干燥,每日用硼酸溶液湿敷。
浸渍部位表皮脱落形成鲜红色糜烂面,边缘附着残余皮屑。触碰时有刺痛感,活动时摩擦加剧疼痛。可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联合氧化锌软膏保护创面。
真菌代谢产物刺激神经末梢引发持续性瘙痒,夜间温度升高时症状加重。抓挠会导致糜烂面扩大,建议口服氯雷他定缓解症状。
糜烂处渗出淡黄色透明液体,与坏死角质混合后形成黏稠分泌物。渗出可能与继发细菌感染有关,需用碘伏消毒后外敷雷夫诺尔溶液。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侵入破损皮肤,表现为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淋巴管炎等症状。出现蜂窝织炎需口服头孢克洛,严重者静脉注射青霉素。
日常需穿透气棉袜及网面鞋,避免共用拖鞋浴巾。饮食补充维生素B族及锌元素,推荐食用全麦面包、牡蛎、南瓜籽。急性期减少行走,睡前可用绿茶煎汤泡脚。症状持续一周无改善或出现发热需皮肤科就诊,真菌镜检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