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目眩可通过甲磺酸倍他司汀、氟桂利嗪、尼莫地平等药物缓解,通常由耳石症、贫血、低血压、颈椎病、前庭神经炎等原因引起。
1、耳石症:
耳石症是头晕常见病因,可能与头部外伤、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短暂旋转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药物治疗可选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改善内耳循环,配合耳石复位手法效果更佳。日常避免突然转头或低头动作。
2、贫血:
缺铁性贫血导致脑供氧不足时易引发头晕,常见于月经量多或消化出血患者,伴随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补铁药物需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日常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
3、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引发的头晕多发于快速起立时,与脱水、药物副作用相关。盐酸米多君可提升血压,建议起床时遵循"三个30秒"原则:醒后平躺30秒、坐起30秒、双腿下垂30秒再站立。每日饮水不少于1.5升。
4、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压迫血管导致眩晕,与长期低头、枕头过高有关,常伴颈肩酸痛、手麻等症状。氟桂利嗪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配合颈椎牵引和热敷。工作间隙做颈部"米字操"放松肌肉。
5、前庭神经炎:
病毒感染前庭神经时会出现持续眩晕,多继发于感冒后,伴随眼球震颤、平衡障碍。尼莫地平可扩张脑血管,严重时需联用地塞米松抗炎。急性期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强光刺激。
头晕期间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燕麦粥、南瓜羹等食物,避免咖啡浓茶刺激。可尝试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招式改善循环,症状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视物重影、言语不清需立即就医。监测血压血糖变化,睡眠时保持头部略高于心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