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真菌感染可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避免直接接触、保持手部干燥、使用个人物品、定期消毒等方式控制传播。手真菌感染通常由皮肤癣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潮湿环境、共用物品、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
1、抗真菌治疗:
手真菌感染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特比萘芬、克霉唑等抑制真菌繁殖。感染期间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他人皮肤,尤其避免接触婴幼儿或免疫力低下人群。真菌可通过皮屑或接触传播,未治愈前存在传染风险。
2、接触隔离:
患者应避免与他人握手、击掌等皮肤直接接触行为。真菌感染活跃期需暂停帮他人处理食物或接触公共物品。建议佩戴棉质手套减少传播可能,但需每日更换消毒。
3、环境干燥:
保持手部干燥能抑制真菌生长,洗手后需彻底擦干指缝。可每日使用吹风机冷风档吹干患处3-5分钟。避免长期佩戴橡胶手套造成局部潮湿,选择透气性好的分指纱布包扎。
4、物品专用:
毛巾、指甲剪等个人物品需单独存放并每日煮沸消毒。真菌可在物品表面存活数周,共用物品可能导致家庭内传播。建议使用一次性纸巾替代共用毛巾。
5、卫生强化:
接触宠物、公共设施后需用含氯消毒液洗手。每周用60℃以上热水浸泡衣物床单30分钟。家庭成员建议同步使用抗真菌洗剂预防交叉感染。
日常需增加富含锌、维生素A的饮食如牡蛎、胡萝卜促进皮肤修复,避免高糖食物加剧真菌繁殖。选择游泳、瑜伽等低出汗运动减少局部潮湿,运动后立即清洁手部。护理期间监测指缝、甲周等易残留部位,若出现红肿化脓需就医排除细菌混合感染。未完全治愈前,患者应自觉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形成传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