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花粉过敏是指什么

2025-04-22

324次浏览

慢性肝衰竭可通过抗病毒治疗、人工肝支持、肝移植等方式干预,但完全痊愈可能性与病因及病程阶段相关。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肝细胞持续坏死。

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衰竭需长期服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毒复制;酒精性肝病需严格戒酒并补充维生素B族;药物性肝损伤应立即停用损肝药物并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修复肝细胞膜。

早期发现肝功能异常时,通过低脂高蛋白饮食、口服熊去氧胆酸改善胆汁淤积,配合有氧运动维持理想体重。此阶段积极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至失代偿期。

腹水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并联合呋塞米、螺内酯利尿;肝性脑病需口服乳果糖减少氨吸收,严重时采用门体分流术降低门脉压力。并发症控制直接影响生存质量。

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人工肝技术可暂时替代肝脏解毒功能,为肝细胞再生或肝移植争取时间,尤其适用于急性加慢性肝衰竭患者。

终末期患者符合米兰标准时可考虑活体肝移植或尸体肝移植,术后需终身服用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五年生存率可达70%,但存在排异反应和感染风险。

慢性肝衰竭患者日常需严格禁酒,每日摄入30-35kcal/kg热量及1.2-1.5g/kg优质蛋白,优先选择鱼类、豆制品等易消化蛋白。每周进行3-5次快走、游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消化道出血。定期监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氨水平,出现意识改变或呕血立即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护理,部分患者可实现长期代偿生存。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