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可能由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免疫异常、环境诱因和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
约70%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FLG基因突变导致丝聚蛋白合成减少,影响角质层结构。父母一方患病时子女发病率达30%,双方患病时风险升至70%。
2、皮肤屏障缺陷:
表皮中神经酰胺含量降低40%-60%,经皮水分丢失量增加2-3倍。角质层出现裂隙后,外界过敏原更易穿透表皮激活免疫反应。
3、免疫异常:
Th2型免疫反应过度活化,IL-4、IL-13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5-10倍。IgE抗体水平普遍高于正常值3倍以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常超过0.5×10^9/L。
4、环境诱因:
气候干燥使皮肤水分蒸发加速30%,PM2.5每增加10μg/m³可使症状加重风险上升12%。羊毛织物摩擦可使瘙痒评分提高4.3分VAS量表。
5、微生物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率达90%,其分泌的超抗原可使病情严重度评分SCORAD增加15分。马拉色菌感染可使头颈部皮损面积扩大2倍。
建议保持环境湿度在50%-60%,选择纯棉透气衣物,使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每日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剂至少2次,每次用量约3-5ml。避免摄入已知过敏食物,补充维生素D可能改善免疫调节。急性期皮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湿包治疗,合并感染时需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定期随访可监测肺功能、过敏原变化等远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