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或2型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间接接触传播。发病机制涉及病毒潜伏感染激活、孕期免疫抑制状态、激素水平变化、皮肤黏膜屏障破坏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
1、病毒潜伏激活:
约70%孕妇疱疹为潜伏病毒再激活所致。既往感染过单纯疱疹病毒后,病毒会长期潜伏于神经节中。孕期因激素水平波动和免疫调节变化,可能导致病毒沿神经轴突迁移至皮肤黏膜表面复制,引发疱疹复发。复发型疱疹症状通常较初发感染轻微,但仍有垂直传播风险。
2、免疫抑制状态:
妊娠期生理性免疫抑制是重要诱因。为维持胎儿耐受,孕妇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受抑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干扰素γ分泌减少。这种免疫调节使病毒更易逃脱免疫监视,导致初发感染症状加重或潜伏病毒再激活。HIV合并感染孕妇风险更高。
3、激素水平变化:
孕酮和雌激素水平升高直接影响病毒复制。研究显示孕酮可增强单纯疱疹病毒基因启动子活性,促进病毒蛋白合成。雌激素则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功能间接影响病毒清除。激素受体在生殖道黏膜的高表达,使该部位成为病毒易感区。
4、皮肤屏障破坏:
妊娠期生殖道黏膜充血水肿、微裂隙增加,物理屏障功能减弱。同时阴道乳酸杆菌减少导致局部pH值升高,化学屏障作用下降。产道检查、性生活等机械刺激可能造成微小破损,成为病毒侵入门户。合并外阴阴道炎时感染风险倍增。
5、遗传易感性:
特定基因多态性与疱疹易感性相关。TLR3基因突变者识别病毒RNA能力下降,IFN-λ3分泌不足者抗病毒应答减弱。研究发现某些HLA-II类抗原表达缺失的孕妇更易发生重症疱疹感染。家族聚集性病例提示遗传因素影响病毒清除效率。
孕妇出现疱疹需立即就诊评估感染类型和孕周。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穿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沐浴时选用温和无刺激洗剂。饮食注意补充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鱼类及豆类,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坚果巧克力摄入。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适度散步增强抵抗力。分娩前需进行病毒PCR检测,活动性感染建议剖宫产预防新生儿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