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起水泡不建议自行弄破。水泡是皮肤对损伤或感染的自我保护反应,弄破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并延缓愈合。
1、水泡形成原因:
嘴唇起水泡常见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局部摩擦损伤。单纯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后潜伏于神经节,免疫力下降时复发形成簇状小水泡。机械摩擦导致的水泡多因外力反复刺激表皮分离,组织液渗出形成保护性囊泡。
2、弄破水泡的风险:
人为刺破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使创面暴露于外界环境。口腔黏膜处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易通过破损处侵入,引发继发感染。病毒性水泡破裂后含病毒液体接触其他部位可能造成自体接种传播,延长病程至2-3周。
3、正确处理方式:
未破损水泡可局部冷敷缓解胀痛,外涂凡士林保持湿润。病毒性水泡需使用阿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时配合莫匹罗星软膏。直径超过1厘米或持续渗液的张力性水泡,需由医生无菌穿刺引流后加压包扎。
日常需避免舔咬唇部,外出使用含二氧化钛的物理防晒唇膏。饮食补充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鱼类,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坚果巧克力。复发频繁者可通过规律作息、口服泛昔洛韦抑制疗法降低发作频率,同时进行血清抗体检测明确病毒分型。愈合期出现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就诊排查合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