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出现粪瘘怎么治疗

2025-04-12

190次浏览

粪瘘可通过手术修补、抗感染治疗、局部护理、饮食调整、控制基础疾病等方式治疗。粪瘘通常由创伤性损伤、炎症性肠病、手术并发症、产伤、肿瘤浸润等原因引起。

1、手术修补:粪瘘多需手术干预,常见术式包括瘘管切除术、直肠黏膜瓣推移术。对于复杂性瘘管可能需分期手术,术前需通过造影或超声明确瘘管走行。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

2、抗感染治疗:粪瘘继发感染时可使用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感染控制后需继续维持治疗2-4周,定期复查炎症指标。慢性感染者需警惕脓肿形成,必要时行引流处理。

3、局部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瘘口,使用造口粉保护周围皮肤。排便后及时清洁,可选用含氧化锌的皮肤保护剂。记录瘘口排出量,观察粪便性状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饮食调整:选择低渣饮食如白粥、面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如蒸蛋、鱼肉,维持营养状态。控制膳食纤维摄入,腹泻期可暂时采用要素饮食。

5、基础病管理:克罗恩病活动期需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控制炎症,糖尿病者需优化血糖控制。肿瘤相关瘘管需评估放化疗指征,妊娠期粪瘘建议分娩后择期手术。

粪瘘患者需长期保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不少于1.2g/kg。康复期可进行盆底肌训练,采用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避免久坐久站,使用环形坐垫减轻局部压力。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肛管超声,观察愈合情况。出现发热、疼痛加剧或排便习惯改变需立即返诊。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