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三联征可能由长期便秘、分娩损伤、肛门括约肌痉挛、局部感染、肛管狭窄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温水坐浴、局部用药、括约肌松解术、肛管扩张术等方式治疗。
1、长期便秘:
粪便干硬导致肛管皮肤撕裂是常见诱因。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火龙果、芹菜,每日饮水量不低于1500毫升,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可缓解症状。
2、分娩损伤:
经阴道分娩时会阴部过度牵拉可能造成肛管撕裂。产后使用康复新液坐浴,局部涂抹硝酸甘油软膏促进愈合。伴随肛门坠胀感或排便疼痛需及时就医。
3、括约肌痉挛:
肛管高压状态与内括约肌持续性收缩有关。温水坐浴每日2-3次缓解痉挛,严重者可采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或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
4、局部感染:
继发感染可能形成慢性溃疡。表现为创面分泌物增多伴臭味,需联合使用红霉素软膏、甲硝唑栓剂等抗感染药物,合并肛周脓肿需切开引流。
5、肛管狭窄:
先天发育异常或瘢痕挛缩导致肛管顺应性下降。表现为排便困难伴刀割样疼痛,可通过渐进式肛管扩张器治疗,顽固性狭窄需行肛门成形术。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推荐高纤维饮食如杂粮粥、蒸南瓜;便后使用智能马桶温水冲洗,配合提肛运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症状应立即至肛肠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