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肝可通过抗病毒治疗、肝脏保护、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监测、并发症管理等方式治疗。慢性丙肝通常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长期饮酒、合并其他肝病、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治疗:
直接抗病毒药物是慢性丙肝的核心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索磷布韦、格卡瑞韦、艾尔巴韦。这类药物能靶向抑制病毒复制,治愈率超过95%。治疗前需检测病毒基因型,疗程通常为8-12周。治疗期间需监测病毒载量,确认是否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
2、肝脏保护:
水飞蓟素、双环醇等保肝药物可改善肝细胞炎症。合并脂肪肝患者需控制体重,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药物。肝硬化患者应补充维生素K纠正凝血异常,每半年进行肝癌筛查。戒酒是保护肝脏功能的必要措施。
3、生活方式调整:
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有助于肝脏修复。饮食选择高蛋白的鱼类、豆制品,限制动物内脏摄入。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4、定期监测:
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检测ALT、AST指标,每年进行肝脏弹性检测评估纤维化程度。出现乏力、腹胀症状时需及时复查超声。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减少肝病进展风险。
5、并发症管理: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需进行套扎术预防出血,腹水患者限制钠盐摄入并服用螺内酯。肝性脑病发作时采用乳果糖降低血氨。终末期肝病可考虑肝移植手术,术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
慢性丙肝患者应建立包含肝病科医生、营养师的长期随访体系。饮食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橄榄油、坚果摄入。运动选择八段锦等柔和的养生功法,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护理重点包括接种甲肝乙肝疫苗、使用软毛牙刷预防牙龈出血、记录每日尿量变化。心理支持可加入肝病患者互助团体,减轻疾病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