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上吐下泻胃绞痛的病因

2025-05-27

214次浏览

上吐下泻伴胃绞痛可能由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或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引起。

1、急性胃肠炎:

功能主治: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袋(3克)。一日次。儿童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1-2岁每日1-2袋,分3次服;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服用时将本品例入半杯温开水(约50毫升)中混匀快速服完。治疗急性腹泻时首次剂量应加倍。

多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胃肠黏膜炎症,常见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或沙门氏菌感染。典型表现为突发呕吐、水样腹泻及阵发性脐周绞痛,可能伴随低热。治疗需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等止泻药物,细菌感染时需抗生素干预。

2、食物中毒:

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污染的食物后,毒素刺激胃肠黏膜引发症状。起病急骤,呕吐先于腹泻,伴有明显胃部痉挛痛。轻症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缓解,严重者需洗胃并静脉补液,慎用止吐药以免延缓毒素排出。

3、胃肠功能紊乱:

精神压力、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导致自主神经失调,胃酸分泌异常与肠蠕动紊乱共同引发症状。疼痛呈游走性,排便后缓解。建议调整饮食节奏,短期使用匹维溴铵调节胃肠动力,配合益生菌改善菌群平衡。

4、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性引发的功能性肠病,应激或特定食物可诱发。腹痛与排便相关,粪便常带黏液。治疗采用低FODMAP饮食,必要时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调节蠕动,心理干预可降低复发率。

5、消化道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用药损伤黏膜,胃酸刺激溃疡面引发绞痛,伴随反酸、黑便。需胃镜确诊,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出现症状时应暂停固体饮食,少量多次饮用含糖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避免乳制品及高脂食物。急性期可尝试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常规进食。注意观察脱水征兆如尿量减少、眼窝凹陷,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或出现血便、高热需急诊处理。日常需注意餐具消毒、生熟食分开处理,易感人群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感染性腹泻。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