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胸闷气短可能由生理性缺氧、贫血、妊娠期高血压、心脏负荷增加、呼吸道疾病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吸氧、补铁、血压管理、体位调整、对症治疗等方式改善。
1、生理性缺氧:妊娠中晚期子宫增大压迫膈肌,限制肺部扩张空间,导致通气量下降。建议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压迫,每日进行深呼吸练习,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妊娠期贫血:铁元素需求增加可能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动物肝脏、菠菜、红枣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可辅助改善,重度贫血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制剂。
3、循环系统负担:血容量增加50%使心脏负荷加重,可能伴随心悸、下肢水肿。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g,睡眠时垫高下肢,监测血压变化。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需评估心功能分级。
4、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或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保持居室通风湿度40%-60%,接触花粉粉尘时佩戴口罩。急性发作期可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禁用含麻黄碱类药物。
5、子痫前期:全身小动脉痉挛影响胎盘血流灌注,典型表现为血压≥140/90mmHg伴蛋白尿。限制活动量,每日常规检测尿蛋白,必要时住院接受硫酸镁解痉治疗。胎儿监护显示胎心异常需紧急剖宫产。
孕妇每日应保证瘦肉、深海鱼等优质蛋白摄入,进行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睡眠时长不少于8小时。持续胸闷伴胎动减少超过12小时,或出现视物模糊、持续性头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