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防晒霜对皮肤有伤害吗

2025-04-26

400次浏览

肠镜检查中发现息肉可直接切除,具体方式包括高频电切术、冷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等。肠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高脂饮食、肠道菌群失衡、胆汁酸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高频电切术通过电凝电流切除息肉,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带蒂息肉。操作时需注意避免肠壁穿孔,术后需禁食6-12小时。该方法止血效果较好,但可能产生焦痂影响病理诊断。

冷切除术采用机械力直接切除息肉,无热损伤风险,适合小息肉或扁平息肉。术后并发症较少,但需注意创面渗血。该方法对病理标本质量无影响,特别适用于需精确病理诊断的情况。

针对较大扁平息肉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通过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举病灶后切除。该方法能完整切除病变,降低残留风险。术后需观察是否有迟发性出血或穿孔。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可能与APC基因突变有关,通常表现为结肠内数百枚息肉。这类患者需更频繁进行肠镜监测,必要时考虑预防性结肠切除术。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导致炎性息肉,这类息肉癌变风险较低。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可选用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长期炎症控制不佳可能增加异型增生风险。

肠息肉切除后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苹果、西兰花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促进肠道蠕动。术后1年内需复查肠镜,后续根据病理结果制定随访计划。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息肉复发。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