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是否正常可通过超声检查、腹部触诊、胎心监护、骨盆测量、临床症状等方式诊断。
超声检查是判断胎位最准确的方法,通过高频声波成像直接观察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和姿势。B超可清晰显示胎头、脊柱及四肢的朝向,区分头位、臀位或横位。孕晚期建议每2-4周复查一次,动态监测胎位变化。三维超声能立体呈现胎儿与骨盆的空间关系,辅助评估分娩风险。
产科医师通过四步触诊法评估胎位。第一步确定宫底高度判断孕周,第二步触摸胎背与肢体位置,第三步触诊胎先露部是否入盆,第四步确认胎头俯屈程度。头位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触及硬而圆的胎头,臀位则触及不规则胎臀。触诊准确性依赖操作者经验,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胎心音位置可间接提示胎位。头位时胎心多在脐下两侧最清晰,臀位时胎心音在脐上方。电子胎心监护能记录胎心率曲线,异常图形可能提示胎位异常导致的脐带受压。持续胎心监测对臀位孕妇尤为重要,可及时发现胎儿窘迫。
通过骨盆外测量和内诊评估产道条件。测量髂棘间径、髂嵴间径等数据,结合胎头双顶径判断头盆相称性。骨盆狭窄或胎儿过大时,即使胎位正常也可能导致难产。X线或MRI骨盆测量更精确,但需权衡放射线暴露风险。
胎位异常孕妇可能出现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表现。臀位初产妇常见宫缩不协调,经产妇可能突发胎膜早破。横位孕妇腹部呈横椭圆形,临产后易出现脐带脱垂。持续性枕后位常导致腰骶部剧痛,需警惕梗阻性难产。
孕期保持适度运动如瑜伽球操、侧卧位休息有助于胎位自然调整。饮食注意补充钙镁元素预防宫缩异常,每日摄入300ml牛奶、50g豆制品。孕32周后发现胎位异常可尝试膝胸卧位矫正,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临近预产期仍为臀位或横位时,需提前讨论剖宫产方案。定期产检配合胎动计数,发现胎动减少或阴道流液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