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萎缩通常无法完全治愈,但可通过医学干预改善症状并延缓病情进展。
1、眼球萎缩的病因与分期:
眼球萎缩多由严重眼外伤、青光眼晚期、视网膜脱离或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早期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眼球体积缩小;进展期可能出现眼压异常、角膜混浊;晚期常伴随眼球变形及完全失明。根据病因不同,萎缩程度可分为轻度保留部分视功能、中度仅存光感和重度无光感且结构严重变形。
2、现有治疗措施:
轻度萎缩可通过玻璃体腔注药如抗VEGF药物控制炎症,联合睫状体冷冻术调节眼压。中度患者需进行巩膜加固术防止眼球塌陷,重度病例则考虑义眼台植入术改善外观。对于外伤性萎缩,需同步处理角膜白斑或虹膜粘连等并发症。所有治疗均需配合营养支持,补充叶黄素和维生素A。
日常需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佩戴防护眼镜。建议每3个月复查眼压和B超,监测萎缩进展。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可通过低视力康复训练适应生活。饮食注意增加深色蔬菜摄入,控制血糖血压以减缓血管性病变。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倒立等增加眼压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