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既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形成的,但绝大多数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
1、先天性隐睾:
先天性隐睾占临床病例的绝大多数,与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受阻有关。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从腹腔逐渐下降至阴囊,若受到激素水平异常如促性腺激素不足、解剖结构异常如腹股沟管狭窄或遗传因素影响,可能导致睾丸停滞在腹腔、腹股沟管等位置。此类患儿出生后即可通过体格检查发现阴囊空虚,需在1岁前通过超声等影像学确诊。早期干预可通过激素治疗促进睾丸下降,若无效则需在2岁前完成睾丸固定术,避免成年后生育能力受损或癌变风险升高。
2、后天性隐睾:
后天性隐睾较为罕见,通常继发于外伤、手术或炎症。例如腹股沟疝修补术可能误伤精索导致睾丸回缩,阴囊外伤引发提睾肌强烈收缩也可使已下降的睾丸上移。此类情况需通过病史追溯和影像学检查鉴别,确诊后应尽快手术复位固定。部分婴儿因寒冷刺激出现的暂时性睾丸回缩不属于真性隐睾,在温暖环境下可自行恢复。
隐睾患儿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睾丸扭转,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发育情况。术后恢复期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选择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饮食注意补充锌、硒等微量元素促进生殖细胞发育,避免长期接触高温环境。成年后仍需每年体检筛查睾丸肿瘤,生育前建议评估精液质量。家长发现男童阴囊发育异常时,应尽早就诊儿童泌尿外科专科,避免错过黄金治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