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主要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其适应症包括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性控制、COPD急性加重的预防以及过敏性鼻炎的辅助治疗。
功能主治: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给药可预防性治疗哮喘。 成人: ·轻度哮喘:在每日规律治疗基础上,需间歇性给予支气管扩张剂药物缓解哮喘症状的病人。 ·中度哮喘:正在接受预防治疗或单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但其哮喘仍是不稳定或继续恶化的病人。 ·重度哮喘:重度慢性哮喘病人,以依赖皮质激素全身给药才能充分控制症状的病人。一旦开始使用吸入型丙酸氟替卡松,能显著减少或撤除许多病人对口服皮质激素的需求。 儿童: 任何需要预防性药物治疗的儿童,包括接受目前的预防性治疗不能控制症状的病人。
用法用量:辅舒酮吸入气雾剂只能经口腔吸入。对吸气和吸药同步进行有困难的病人可以借助储物罐。病人应该注重辅舒酮吸入气雾剂用于预防性的治疗,即使无症状也应该定期使用。用药后4至7天内显效。成人及16岁以上的儿童:每次100至1000微克,每日2次。通常为每次两揿,每日两次。应以病情的严重程度给予病人合适的初始剂量。处方医生应了解丙酸氟替卡松控制疾病所需的剂量可低于其他一些吸入型皮质激素。通常初始剂量为:·轻度哮喘:每次100至250毫克,每日2次。·中度哮喘:每次250至500毫克,每日2次。·重度哮喘:每次500至1000毫克,每日2次。4岁以上儿童:每次50至100微克,每日2次。起始剂量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详见包装内部说明书)
1、支气管哮喘:
作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能有效抑制气道炎症反应,降低支气管高反应性。适用于中重度持续性哮喘的长期控制,可减少哮喘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肺功能指标如FEV1。需注意该药不能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抢救治疗。
2、慢性阻塞性肺病:
对于中重度COPD患者,特别是每年有2次及以上急性加重的患者,丙酸氟替卡松可联合长效支气管扩张剂使用。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减轻黏液分泌和气道壁水肿,降低急性加重风险约20-25%。治疗期间需监测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
3、过敏性鼻炎:
经鼻吸入给药时,可缓解季节性/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鼻塞、流涕等症状。其局部抗炎作用能抑制鼻黏膜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减轻鼻黏膜水肿。通常需要连续使用2周以上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建议配合鼻腔冲洗增强疗效。
4、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针对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丙酸氟替卡松可显著降低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治疗4周后约70%患者咳嗽症状明显改善,需通过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评估疗效。
5、运动性哮喘:
运动前30分钟吸入可预防运动诱发的支气管收缩,机制为抑制运动后气道炎症介质释放。对90%以上的运动性哮喘患者有效,保护作用可持续2-3小时。建议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联用以增强保护效果。
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期间应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用药后及时漱口预防口腔真菌感染。哮喘患者需随身携带速效支气管扩张剂应急。合并肺结核或呼吸道感染患者需谨慎使用,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建议配合空气净化、避免过敏原接触等非药物措施增强疗效。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可同步进行鼻腔冲洗,COPD患者建议结合呼吸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