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内障可通过定期眼科检查、佩戴矫正眼镜、控制用眼时间、避免眼部外伤、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儿童白内障通常由遗传因素、先天性发育异常、代谢性疾病、眼部感染、外伤等原因引起。
每3-6个月需进行散瞳验光及眼底检查,监测晶状体混浊程度变化。婴幼儿建议使用手持裂隙灯检查,学龄期儿童可配合自动验光仪。检查需重点关注视力下降速度及是否伴随斜视、眼球震颤等并发症。
早期可验配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或框架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对于单眼白内障患儿,需严格遮盖健眼4-6小时/日促进弱视治疗。矫正视力低于0.3时应考虑人工晶体植入时机。
每日近距离用眼不超过2小时,每20分钟远眺6米外景物。避免在昏暗环境下阅读,电子屏幕亮度需调节至环境光3倍以上。紫外线强烈时需佩戴UV400防护墨镜。
避免参与拳击、跳水等高风险运动,玩具选择应排除尖锐物品。居家需包覆家具棱角,浴室铺设防滑垫。若发生眼睑裂伤需立即压迫止血并送医,禁止自行取出眼内异物。
晶状体完全混浊或视力≤0.1时需行超声乳化吸除术,2岁以上可同期植入人工晶体。复杂病例可能需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需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预防感染。
日常需保证维生素A胡萝卜、动物肝脏、维生素C猕猴桃、彩椒及DHA深海鱼、核桃摄入,避免高糖饮食加重代谢负担。术后3个月内禁止游泳、球类等剧烈运动,恢复期可进行眼球转动训练上下左右各10次/组。睡眠时建议佩戴防护眼罩,洗澡使用防水护目镜。出现眼红、畏光、分泌物增多等异常需24小时内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