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主要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三种类型。
1、传导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是由于外耳或中耳结构异常导致声音传导受阻引起的听力下降。常见原因包括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中耳炎或听骨链中断等。这类耳聋通常表现为低频听力损失,通过医学检查可发现外耳或中耳存在明显病变。治疗上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处理,如清除耵聍、修复鼓膜或进行听骨链重建手术,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听力可得到改善。
2、感音神经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内耳毛细胞或听神经受损导致的听力障碍。常见诱因包括噪声暴露、药物毒性、老年性退化、突发性耳聋等。这类耳聋往往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言语识别率降低,且多不可逆。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营养神经药物、激素治疗或佩戴助听器,严重者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噪声刺激,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3、混合性耳聋:
混合性耳聋同时存在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见于长期慢性中耳炎患者或耳部外伤后。这类耳聋需通过听力检查明确两种成分的比例,治疗上需结合手术干预和听觉康复措施。对于传导性成分可通过手术改善,而感音神经性部分则需要听觉辅助设备补偿。
预防耳聋需注意避免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控制耳毒性药物使用,及时治疗耳部感染。日常饮食可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锌、镁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深色蔬菜,有助于维持耳蜗微循环。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可改善内耳血供,但潜水、高空跳伞等可能造成气压伤的活动需谨慎。出现听力下降应尽早就诊,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明确类型,早期干预可最大限度保留残余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