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纤维化可能由长期吸烟、环境污染、职业粉尘暴露、自身免疫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戒烟防护、药物治疗、氧疗、肺康复训练、肺移植等方式干预。
1、吸烟与污染:
长期吸烟是导致肺组织损伤的重要诱因,烟草中的焦油和尼古丁会破坏肺泡结构。长期暴露于雾霾或工业废气等污染环境,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减少危险因素接触是基础预防措施,建议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并避免二手烟环境。
2、职业暴露:
长期接触石棉、硅尘等职业粉尘会沉积在肺部,刺激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矿工、建筑工人等职业群体可能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伴随干咳症状。工作时应严格佩戴N95口罩,定期进行肺功能筛查。
3、免疫异常:
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自身免疫疾病可能累及肺部,导致间质性肺炎。患者常见杵状指和双肺底爆裂音,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相关。需通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控制原发病进展。
4、特发性病变:
特发性肺纤维化属于病因不明的进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为成纤维细胞灶形成。患者典型表现为运动后气促加重,高分辨率CT显示蜂窝状改变。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尼达尼布可延缓病情发展。
5、终末干预:
晚期患者可能出现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低于88%,需长期家庭氧疗维持。肺移植适用于65岁以下且无其他器官衰竭者,术后需终身服用他克莫司等抗排异药物。肺康复计划包含呼吸肌训练、有氧运动等综合方案。
日常需保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以维持呼吸肌功能,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肺顺应性。居家监测指脉氧变化,出现持续发热或咯血需立即就诊。湿化气道可选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减轻夜间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