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放射性肠炎能治好吗

2025-05-08

88次浏览

放射性肠炎可以治愈,但治疗效果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或腹部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多在放疗期间或结束后短期内出现,慢性期则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急性期患者通过调整饮食、使用止泻药物和保护肠黏膜药物,症状多能缓解。慢性期患者需结合肠镜评估黏膜损伤程度,严重者可能需手术治疗。

1、急性期治疗:

急性放射性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轻度腹泻可选用蒙脱石散等肠黏膜保护剂,中重度腹泻需加用洛哌丁胺等止泻药物。腹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解痉药物如颠茄片。饮食上采用低渣、低脂、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乳制品。多数患者2-4周症状逐渐缓解。

2、慢性期干预:

慢性放射性肠炎可能出现肠壁纤维化、狭窄或瘘管等器质性病变。轻度黏膜炎症可继续使用肠黏膜修复剂如谷氨酰胺颗粒,合并感染时需口服甲硝唑等抗生素。肠狭窄患者需通过球囊扩张术改善梗阻,复杂瘘管需行肠造口或肠段切除术。营养支持至关重要,中重度患者建议补充短肽型肠内营养粉剂。

日常护理需长期保持低纤维饮食,避免坚果、粗粮等粗糙食物刺激肠道。适当补充维生素B12和铁剂预防贫血,每周3-4次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可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定期复查肠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出现持续便血、体重下降需及时就诊。心理上需认识该病可控性,避免过度焦虑影响康复进程。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