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积液可通过头位引流、捏鼻鼓气法、药物滴耳、红外线理疗、鼓膜穿刺等方式治疗。耳朵积液通常由游泳进水、感冒鼻塞、中耳炎、外耳道湿疹、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单脚跳跃同时倾斜头部,利用重力作用促使液体流出。该方法适用于游泳后外耳道进水的情况,操作时需注意扶稳固定物防止跌倒。配合棉签轻柔吸附耳廓残留水分,避免将棉签深入耳道。
捏住鼻孔闭口鼓气,通过增加鼻咽部压力促使咽鼓管开放。适用于感冒引发的咽鼓管堵塞,每日可重复3-4次。操作时出现耳内闷胀感属正常现象,若伴随剧烈疼痛需立即停止。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硼酸酒精溶液可缓解炎症性积液。中耳炎患者需将药液加温至体温后侧卧滴入,保持体位5分钟。外耳道湿疹患者应避免使用酒精制剂。
采用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积液蒸发吸收。治疗时灯距保持30-50厘米,每次15分钟每日2次。糖尿病患者及皮肤感觉障碍者需严格控制照射温度。
顽固性积液需耳鼻喉科行鼓膜穿刺术或鼓膜置管术。中耳炎反复发作可能伴随耳鸣、听力下降,咽鼓管功能障碍常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有关。术后需避免耳道进水三个月。
日常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游泳时佩戴专用耳塞防护。增加胡萝卜、深海鱼类等富含维生素A食物摄入,适当进行颈部旋转运动改善耳部血液循环。持续三天未缓解或出现脓性分泌物时需耳内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