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包块可通过触诊、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内镜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明确性质。包块可能由脂肪瘤、疝气、肠道肿瘤、腹腔囊肿、脏器肿大等原因引起。
1、触诊检查:医生通过手法按压判断包块位置、大小、硬度及活动度。体表脂肪瘤多质地柔软且可推动,恶性肿瘤常固定不移伴压痛。触诊可初步区分良性病变与需紧急处理的急腹症。
2、影像学诊断:超声检查能分辨囊实性包块,CT可评估深层组织受累情况。肠道造影适用于消化道肿瘤筛查,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影像学能明确包块与周围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
3、血液检测:肿瘤标志物如CA199、CEA升高提示恶性可能,血常规异常可能指向感染性包块。肝功能异常伴包块需排查肝脏病变,激素水平检测辅助诊断内分泌相关肿瘤。
4、内镜探查:胃肠镜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腹腔镜可探查腹膜后包块。内镜下能同时进行活检取样,对克罗恩病、肠息肉等器质性病变具有确诊价值。
5、病理活检:细针穿刺或手术切除后行组织学检查,是鉴别良恶性的金标准。免疫组化可确定肿瘤分型,基因检测指导靶向药物治疗方案制定。
日常需记录包块生长速度及伴随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破裂。高纤维饮食减少便秘对腹腔压力影响,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变化。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需加强蛋白质摄入促进伤口愈合,适度散步改善肠道蠕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