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可能由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慢性肾病、内分泌疾病等原因引起,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通过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导致肾功能损害。
1、遗传因素:家族性高血压患者肾血管对血压变化更敏感,易出现肾小球内高压。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限制每日钠摄入量低于5克,增加钾含量高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摄入。
2、高盐饮食:钠离子潴留加重血管压力,肾小球滤过膜长期超负荷工作。采用DASH饮食模式,每日食用两份低脂乳制品,搭配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减少加工食品摄入。
3、肥胖因素:内脏脂肪堆积导致代谢异常,肾脏脂肪浸润影响血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阻抗训练,控制BMI在24以下。
4、慢性肾病:肾实质损伤后激活RAAS系统形成恶性循环。需联合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呋塞米等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定期检测血肌酐和eGFR值。
5、内分泌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引发肾小管功能异常。确诊需进行肾上腺CT或盐水输注试验,必要时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监测血钾水平。
高血压患者应建立包含血压、尿常规、肾功能检测的年度体检计划,每日食盐量控制在啤酒瓶盖平铺量约3克,优先选择鲑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保持每周3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避免突然停用降压药物。出现夜尿增多或泡沫尿时需及时进行尿蛋白定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