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2025-04-13

225次浏览

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间首次出现或被发现的糖代谢异常,通常在孕24-28周通过糖耐量试验确诊。其发生与妊娠期激素变化、胰岛素抵抗增强、遗传易感性、肥胖及年龄等因素相关,多数患者产后血糖可恢复正常。

1、激素变化: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拮抗胰岛素作用,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建议通过分餐制控制血糖波动,每日5-6餐,每餐搭配15g优质蛋白质如鸡蛋或鱼肉。

2、体重因素:孕前BMI≥25或妊娠期体重增长过快会加重胰岛素抵抗。需控制每周体重增幅在0.5kg内,选择游泳、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

3、遗传倾向:直系亲属有2型糖尿病史者风险升高3倍。这类孕妇应从孕早期监测空腹血糖,避免摄入精制糖,用全麦面包替代白面包等精制谷物。

4、年龄影响:35岁以上孕妇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至每日30g,食用燕麦、奇亚籽等,同时补充维生素D改善胰岛素功能。

5、病理关联: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胰岛素抵抗基础。这类人群需密切监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避免口服降糖药对胎儿的影响。

妊娠糖尿病管理需结合医学营养治疗与适度运动,每日主食量控制在200-250g生重,优先选择低GI食物如糙米、荞麦。血糖监测应包括空腹及餐后2小时值,若饮食运动控制不佳需及时启用胰岛素治疗。产后6-12周应复查糖耐量,此后每3年筛查糖尿病,哺乳期持续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降低远期代谢性疾病风险。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