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生早期可能由激素水平失衡、肥胖、长期无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雌激素类药物使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调节、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异常出血:月经周期紊乱是最常见表现,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非经期可能出现点滴出血。这与子宫内膜受雌激素持续刺激增厚有关,需通过超声检查评估内膜厚度,孕激素类药物如黄体酮、地屈孕酮可帮助内膜转化。
2、下腹坠胀:增生的内膜可能导致子宫轻微增大,部分患者会感到盆腔压迫感或隐痛。热敷、低强度运动如瑜伽可缓解不适,同时需排查是否合并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3、贫血症状:长期不规则出血可能引发乏力、头晕等缺铁性贫血表现。建议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血红蛋白低于100g/L时需考虑铁剂补充。
4、内分泌紊乱:痤疮爆发、体毛增多等雄激素升高体征可能伴随出现。这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控制精制糖摄入、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状态。
5、不孕倾向:无排卵性月经导致受孕困难,超声可见卵巢多囊样改变。克罗米芬等促排卵药物可用于生育需求者,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日常需保持BMI<24、限制酒精摄入,每年妇科检查监测内膜变化。豆浆等植物雌激素食物需适量,过度摄入可能加重内膜增生。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史者应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子宫内膜持续增厚超过15mm需考虑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