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可通过控制饮食、药物治疗、控制血压、预防感染、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肾炎通常由免疫异常、感染、药物损伤、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1、控制饮食:
低盐饮食有助于减轻水肿和高血压,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优质低蛋白饮食可减轻肾脏负担,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等,避免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
2、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肾脏炎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可用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可降低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利尿剂如呋塞米可缓解水肿症状。
3、控制血压:
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除药物治疗外,需限制钠盐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降压方案。长期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
4、预防感染:
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肾炎,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受凉。流感季节可接种疫苗,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等应及时就医。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需特别注意预防感染。
5、定期复查:
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等指标,评估病情变化。每1-3个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间隔。出现水肿加重、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长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功能恶化。
肾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悦。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水肿明显时应记录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出现明显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提示可能肾功能恶化,需及时就医。饮食上可适量食用山药、冬瓜等具有利水作用的食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