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状缺损是牙齿颈部硬组织缓慢消耗导致的非龋性损伤,典型表现为牙体表面形成楔形凹槽,常见于前磨牙和尖牙。
1、机械磨损:长期横向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可造成牙釉质与牙骨质交界处物理性磨损。建议改用软毛牙刷并学习巴氏刷牙法,避免过度用力。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缺损。
2、酸蚀作用:频繁摄入酸性食物或胃酸反流会溶解牙齿矿物质。减少柑橘类水果、碳酸饮料的摄入,餐后及时用含氟漱口水中和口腔酸性环境。存在胃食管反流需消化科协同治疗。
3、应力集中:牙齿承受异常咬合力时,颈部作为力学薄弱区易发生微裂。咬合调整可通过佩戴颌垫或正畸治疗实现,避免用门牙啃咬硬物如坚果壳、冰块等。
4、牙龈退缩:牙周病导致牙龈萎缩使牙根暴露,缺乏釉质保护的牙骨质更易受损。控制牙菌斑是基础,每日使用牙线配合龈下刮治,严重者需牙龈移植手术覆盖暴露根面。
5、增龄性变化:随年龄增长,牙颈部组织结构逐渐薄弱化。中老年人应增加口腔检查频率,缺损较深时可选择玻璃离子或复合树脂充填,累及牙髓则需根管治疗。
日常护理需注意使用含氟牙膏与抗敏感牙膏交替刷牙,餐后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长期夜间磨牙者需定制咬合垫,游泳运动员等职业暴露人群建议使用专业护齿器。钙磷含量丰富的乳制品、深绿色蔬菜有助于增强牙齿抗酸能力,维生素D补充促进牙本质再矿化。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可改善咬肌协调性,瑜伽呼吸训练减少紧咬牙习惯。缺损深度超过2毫米或伴随冷热刺激痛、自发痛时,需及时进行牙体修复治疗。